文运昌盛的隆州驿 ——妙高兄弟七进士 作者:张泽宏 据妙高镇张家梁张家山张家河坝三个大祠堂的老人传 说,在唐代有个名叫张玖文的年青人贩井盐、桐油发财 后,娶了三房王氏太太,先后生下八个儿子,分别取名 琦、环、珉、玥、玠、珙、玮、琚。请了两个私塾老师教 儿子们读书,只有老大张琦愿跟父亲学做生意,不务学 业。其余七子均以锥刺股、头悬梁为典范,勤奋读书,奋 发练字……据《四川进士名录》记载,在唐宪宗元和八年 (813年)癸己科老二张环荣登进士榜后,其余六兄弟张 珉、张玥、张玠、张珙、张玮、张琚在之后的六年内先后 都中了进士,成为四川进士界的一大奇闻。 后来听张家梁张家河坝耄耋老人张安邦、张安义等回 忆,小时候也听说过那些事…… 还是公共食堂解散不久的1962年春末的一天,张家湾 人要准备打麦磨麺,轮值我家请人打磨,父母请了张家河 坝的老石匠张受田(当时就年近古稀)来湾打磨。这人很 幽默,与我摆龙门阵时非常诙谐。他说他前年得重病,不 省人事,次日一醒睁开双眼,只见他的儿子、媳婿个个哭 得鼻青脸肿,他马上笑嘻嘻地问:“你们哭啥,我死了没 糖给你们吃,你们可以割我身上的肉去卖了买糖!”一句 话把儿媳们说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当天我在家陪他打磨耍,他说听说你读书成绩好,可 惜身体不行。他又说,我们张家河坝张氏祠堂很气派,传 说在隋唐时一家出了七个翰林,又说是七个状元……当时 中学毕业的我对翰林状元很陌生,也没过多追问就作罢 了。 追思起来,隆州驿道上的张氏祖先确实值得自豪,咸 丰阆中县志(卷五)载“国初张氏,科名鼎盛,著有宗 谱,今其谱不可得而见……支分派别世远业湮……知为阆 中右族,代有显德……”。由此推论阆中张氏在科举时代 文彩出众者不少。2001年我参加名城研究会后,有时间了 解张氏族内的往事,走访调查了一些老人合作,撰写了 《张氏、刘氏族谱》,对科举文化也有兴趣。今查:欧阳 修的《归田录》,有“张环同尹极榜。兄弟皆进士,科名 之胜,甲于天下”的记载。杨林由先生的《科举制度述 评》引用《谭宾录》也说“张环兄弟七人并举进士。” 《全唐诗》作者储光羲《戗张七琚任宗賨城即环之季也, 同产八人俱以才知名》诗。“ 高阳八才子, 况复在尹 门”。我想这里的“賨”是阆中的賨人,“季弟”是孟仲 季称兄弟的七八弟兄。进士张环 、张琚收录在《阆中咸丰 县志》和《阆中帝制时期县志》中,至于张珉、张玥、张 玠、张珙、张玮均佚名,及其事后的事迹,作官否均无记 载,尤如阆中籍进士116人和尹氏两状元及第后一样,只有 只言片语所流传。因此张环张琚兄弟七进士就是隆州驿耀 池镇的兄弟进士。推想起来,隆州驿道的七里坝和耀池镇 鲜家坪,先后出了及第的鲜于怀、鲜于侁两进士,但阆州 的县志上都只有名录,而再无居何乡镇,有何官衔的记 载。 还有,在明代苍溪县王氏所出的九子八进士中的王域 (兵部尚书)王圻、王埛的茔冢,就分别落葬在阆中北门 口(亦说蟠龙山)和耀池镇的进士湾白沙坝(白家湾)。 现今我有王家坪人光绪19年所修的《王宅历代高曾远祖亡 存族谱》,其谱载曰:禅林青山观王绩九个儿子一举人八 进士“稽姓赐太原,籍著阆苑,仅一女搭荆棺殁葬青山 观,至今尚有墓在”。又载“八进士英才俊孙,有居阆州 老观窠黄连嘴……有居阆刘家湾(现名白沙坝)陈家坪 (现名王家坪)进士湾(又名九湾子)”的,而王德培先 生发表在南充日报2003年6月13日的《进士湾》一文却将八 进士的做官、落葬地说得更详细,其中五进士落葬四川省 的苍溪、南部、巴州、剑阁、盐亭等地,而三进士落葬在 阆中隆州驿道上。由此推断三进士是做官后家居在阆,现 在的进士湾有坟冢,白沙坝(现名白家湾有碑文可考,说 白氏有人学成后赴山西邢台做官,全姓人均迁徙到山西邢 台),他们就是阆中隆州驿的进士。 而近现代隆州驿道也出过许多名人志士,如河溪关张 家大屋的世界级数学家张鼎铭;妙高镇的军级干部鲜克 德、邢绍孔、安正福等……。解放后的大学教授、博士生 导师、硕士、作者、记者、中小学校长也很多,所以古驿 道今妙高是智者众多的圣灵之地。 行文至此,有人要问这些故事有书证,有碑证,也有 传说,是真的吗? 笔者认为,一个人活几十年,亲力亲为的事有限,行 外的事、远处的事、他人的事,大多是听人说。司马迁写 《史记》,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大多是本本传,口口 传,他们写的均是前朝前代,甚至是几千年前的故事,是 真是假呢?如对汉武帝的评述,司马迁、班固、司马光就 各执一说,所以汉武帝就有三张脸皮。这正如“故事里的 事,说不是就不是,不是也是;说是就是,是也不是。” 因此,传说让世界充满梦幻,让人间充满希冀,让你、 我、他有淡可扯。 在隆州驿耀池镇里,我回答说无风不起浪,无水不行 船嘛。这传说是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