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溪河门户网、阆中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四川构溪河湿地、构溪河自驾游露营、构溪河旅游游船、构溪河农家乐住宿、构溪河农家乐渡假村、阆中构溪河论坛、构溪河扶农柳湾露营、阆中妙高镇、河溪镇、金城乡、凉水乡、金城乡、石滩镇、二龙镇、千佛镇
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查看: 21059|回复: 0

构溪河精品文章转载 构溪河一手考察资料!精!!!

[复制链接]

215

主题

248

帖子

303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36
QQ
发表于 2014-11-20 12: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构溪河精品文章转载 构溪河一手考察资料!精!!!天赐甘泉好养人                                
作者潘明清 记者 王玉贵 唐 俊
阆中境内的74.9公里的构溪河干流,环绕龙泉、千佛、石滩、二龙、凉水、西山、解元、金城、妙高、河溪等10个乡镇,成为保护区内44.6万人的母亲河。
5座水电站雄踞构溪河
    从构溪河沿水路乘船而下,几道拦河石堰先后让我们换乘了5艘船,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电站大坝的阻隔。据阆中市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该市境内的“一江四河”中,构溪河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河长比嘉陵江还长15公里,落差达到37.5米,理论蕴藏量0.46万千瓦,均位居第二。
    从千佛镇起,在构溪河74.9公里的干流上,我们共见到了5座小水电站。从上游往下依次为千佛电站、石滩电站、陈家滩电站、河溪关电站(俗称高坎电站)、河溪低坝电站(俗称低坎电站)。
    河溪关电站位于构溪河下游,是阆中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水电站,近200长米的大坝将构溪河拦成了一座平湖,也是构溪河最为宽阔壮观的一段水面。1959年3月,阆中县政府决定修建第一座国营水电站——河溪关电站,抽调了全县民工1200人突击。次年1月竣工投产,装机容量54千瓦,配套木质水轮机,同时架设2公里6.3千伏线路至河溪场,供单位和居民用电。1962年6月,河溪关电站动工扩建,1964年7月建成,随即架设河溪至城关10千伏线路,城关首次用上了水电。1973年5月,政府决定再次扩建河溪电站,到1975年7月,该电站总装机容量为570万千瓦。
    石滩水电站于1979年5月动工,1986年6月全部建成投产运行至今。千佛水电站于1979年1月动工修建,1984年5月竣工投产,装机容量2×200千瓦。
    我们踏访的第二天下午,来到了石滩镇境内构溪河上一个叫毛石滩的地方。清清的构溪河水漫过两米来宽的石坝,织就一道雪白的水帘,在刚刚放晴的阳光照耀下,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晕。水帘跌落三五米,鸣奏出哗哗的乐章,在河面上轻轻地回旋,奔泻而去。据镇干部苟文林介绍,这是最早利用构溪河水能的,可以上溯到1958年。石坝下游还有一大片从整体岩石上开凿方方正正的水磨房遗迹,苟文林说,那是当时的石滩镇人民公社修建的,水磨坊凭借流水的冲力,用来梳理棉花,后来因为河上屡次涨水冲毁了磨坊,便没有再建。
    在经过的几座水电站,夜宿陈家水滩电站令我们印象深刻。那天到达构溪河的陈家滩时,已经是下午5点多钟。轻薄的山岚雾霭在山林间缠绕徘徊,仿佛已经夜幕降临。在这个距离场镇近10公里、打手机都要选地方找信号的偏僻之地,疲惫不堪的我们急切地希望能就此住下。当我们以探询的口吻向电站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几个小伙子十分爽快地答应下来,腾出了自己寝室,让我们得以栖身,令人有些喜出望外。没有想到的是,电站当时也停电了。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陈家水滩电站建于1964年12月,1970年5月建成投产,装机容量2×320千瓦,是当时南充最大的水电站。每年6月到8月,构溪河来水充沛时,电站发电时间就长一些;冬天的时候,一般只发电几个小时。我们的造访为这个远离都市的电站增添了些许人气,夜幕降临,电站开始发电,一股并不见多大河水从电站水轮机下放溢出,哗哗的水声将山谷映衬得更加寂寞,很难想象几位小伙子是怎样坚守下这份孤寂的工作的。
滨河小镇演绎时代变迁
    在构溪河沿岸,共有龙泉、千佛、石滩、妙高、扶农、河溪等6个场镇滨水而踞,都是百年古镇。
    兴建于明代的场镇千佛素有“小保宁”之称。站在山上向下看,构溪河像个“U”字绕镇而过,像嘉陵江三面环绕阆中(保宁)古城一样,迂曲环绕着千佛场,“小保宁”也就得名于此。走在这雨后的百年老镇上,古朴的民风民俗随处可见,盛名流传的众多古建筑如石塔、钟鼓楼、戏楼、财神楼、关帝庙、五童庙,还有英国传教士在这里修建的福音堂已不复存在。“可惜啊,这些宝贝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都被毁掉得荡然无存。”在千佛镇工作了近30年的镇干部孙猛说。不过也有逃脱劫难的珍贵文物,如尚存基本完整的唐代石刻千佛岩摩崖造像,就位于场镇东南桥头河岸的千佛崖,长90余米,高4米,开凿于唐代初年,由大小22龛,共造像120余尊:或一佛二僧、或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在第三号龛外左边石壁上,有“唐贞观九年闰四月”造像题记一则。各龛大小不一,最大的高2.3米、宽2米、深2.14米,小龛不足一米。还有高1.2米的浮雕经幢、楼阁式五檐浮雕塔。千佛镇得名该缘于此吧。场镇东南被当地人称作“猪市坝桥”的石桥据说建于清代,面对来水和去水方向,桥墩上原有石雕龙头昂视,由于多年的雨水冲刷,如今已变得模糊不清。
    千佛的泡菜可谓是远近闻名,曾有慕名而来的香港客人前来购买。“制作泡菜是这里的传统。以前,姑娘谈婚论嫁时,婆婆要‘考察’自己未来的媳妇会不会操持家务,就要看她做的泡菜好不好。”镇上的干部介绍说。2003年6月,千佛镇政府把有制作泡菜经验的农妇组织起来,专门成立了泡菜协会。如今,千佛泡菜通过在阆中古城专门设立的销售点,已经走向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被称作“千佛水席”的传统筵席也是当地一绝。“八大碗”中的坨子肉、咸烧白、蒸糯米等等,让人赞不绝口。从构溪河里捕捞起来的小鱼“船丁子”经过酥炸,味道鲜美。再喝点当地酿造的老白干粮食酒,醉醺醺让人恍若神仙。
    构溪河汇入嘉陵江之处的河溪镇古有河溪关,为阆中古城护城七关之一。古时候。阆中到仪陇、巴中两驿道曾在分途,宋末元宪宗曾驻跸于此,指挥战斗。在世界数学界享有盛誉的近代数学家张鼎铭就出生在这里。
水起水落祸福相依
    每年的6月到8月,构溪河沿岸场镇和居民常常经受着洪水的考验。“溪头水,来得快去得快,有时与平日水面落差达一二十米高。”在龙泉镇,当地老百姓这样告诉我们。面对我们惊诧的目光,这位老乡指着沿河两岸的树梢让我们看,十几米高的树枝上挂着的零零散散的垃圾残留物就是给我们无声的证实。1992年6月12日,龙泉镇镇长杨万红记忆深刻。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将龙泉镇全淹没了。去年7月初,龙泉镇再次经历了洪水的考验。那天暴雨持续了2个多小时后,便山洪暴发。洪峰淹没了构溪河上的4座桥梁,交通中断,电杆、变压器淹没在水中,手机信号全无,唯一的通讯仅靠有线电话,龙泉镇成了一座孤岛,110多户、500多居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尽管220多间居民房屋被淹,19间房屋、500多亩庄稼、23公里道路被冲毁,在市、镇干部的组织下,镇上500多人全部安全转移。 “这里位于源头,集雨面大,河道狭窄,下雨就涨水,没办法。”杨万红说。
    随着下游河道的宽阔,构溪河下游的几个场镇虽然在洪水肆虐的时候安然无恙,但沿岸农田房屋被淹也时有发生。下雨就涨水,雨住就退潮;来得快也去得快。“一进一退山溪水”是沿岸乡镇干部介绍情况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与构溪河带给人们的诸多好处相比,洪水的那点灾难似乎并没有让沿岸的居民望而却步,毕竟它更多的时候是温顺而恬静的。在滨河场镇上,人们照样修建房屋,照样耕种田地,照样撒网捕鱼。
    垂钓成了构溪河沿岸的一道风景。我们乘船而下,斜风细雨中,有当地大人小孩背负雨披,在树丛下、草地边静静地守候,也有搭起帐篷布下钓鱼阵地的外地游客,甩竿时的期待,收竿时的喜悦,都写在钓者的脸上,充溢着钓者的内心。看到我们的船只经过,不时有人得意地将手中的鱼举起来,对我们示意。
    “没有污染,构溪河里的鱼格外好吃。”船工李天金说。据他介绍,每年5月到次年3月,从千佛镇到石滩镇20多公里的河道上,就有几十个“打渔子”,其中有两艘“猫子船”(用像猫一样的水獭捕鱼的船只),更多的渔民则用“拦河网”。每天黄昏时分,用竹篙荡起一叶扁舟,渔民便在河道上布网,从此岸到彼岸,将网绳的两头拴在岸边。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早早地收网。“有时有十几、二十斤(鱼),有时只有几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6-2014 构溪河网 版权所有归:阆中鑫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法律顾问:蔡保宁15328885275 客服电话:18111035959/0817-6422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